距離鬧區不遠,跟著社工走進社區,搭乘電梯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。這個外觀和一般家庭乍看無差異的安置機構。
除了先前介紹過的桃園助人團體家庭,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是第二個以「團體家庭」身份和等家寶寶協會合作的單位。(延伸閱讀:用愛點燃特殊需求兒少希望的燈塔:桃園助人團家|育幼院拜訪日記)「張老師」基金會的前身是財團法人中國青少年輔導基金會,成立於民國76年,直至民國87年更名為「張老師」基金會,以服務青少年為主要目標,希望結合專家學者及社會的力量,以加強推展青少年輔導工作,幫助青少年朋友成長發展。
隨著「張老師」基金會的成長,增設了「團體家庭」,安置曾受原生家庭不當對待,而有偏差行為、嚴重情緒障礙的孩子,以「家庭式」的照護,陪伴他們療傷、成長。
▲團體家庭的孩子平時就像家人一樣相處。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情緒管理,團家孩子的第一課題
進到團家後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客廳,客廳中間擺著幾張桌子,但桌子上有許多傷痕,像是被重物敲擊過的痕跡。社工說這是孩子們在情緒不穩定時留下的,因為過去的成長環境,大人一生氣就用暴力的行為發洩,所以孩子複製大人的行為,用肢體表達自己的情緒。孩子常常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吵,「這是我的牛奶,你不許碰!」、「你拿到我的東西了!」
這種平凡生活上的小事,能輕易讓孩子在一瞬間失控、暴怒,往往在情緒爆發時,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,社工說:「前陣子才因為孩子吵架,用力捶了櫃子,結果不但櫃子凹了一個洞,他的手也受傷了。」
易怒、摔東西發洩、破壞,這些情況對於安置在團家的孩子來說是很常見的「正常的」,在團家的這段期間,孩子們要學習的就是控制情緒,不讓情緒影響生活。社工說一旦有孩子情緒開始有些躁動時,就會請孩子先回自己的房間冷靜,引導的次數多了,孩子們漸漸能夠知道當情緒快要到臨界點時,可以回到自己的房間冷靜,避免直接與人起衝突。
傷痕累累的桌子上放著藥盒,社工說大部分孩子都有服藥需求,如果早上沒吃到藥,孩子在學校很容易出現情緒躁動、焦慮、失落等狀況。因為情緒控制的關係,再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,孩子們會有心理上的問題需要解決,所以定期需要到醫院報到,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條漫長的路,無論是在安置時的生活,還是一生。
令孩子們無措的未來
「張老師」團家目前安置的孩子年紀偏大,除了情緒控管以外,還面臨了職涯規劃的問題。社工說孩子其實都知道未來得完全靠自己努力自己之後要自立,看過去結案、離院的哥哥們有些生活過得相當辛苦,過程也不如預期順利不是很順利,孩子們其實也會擔心自己的未來,還會主動說要認真讀書考大學。也有孩子在學校老師的鼓勵下嘗試考證照,不過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和三分鐘熱度,學習狀況不是很理想,再加上情緒問題就很容易放棄,放棄後又因為擔心未來而決定努力,但努力的過程中又受到挫折而放棄,一直在這樣的狀態間反覆來回。
有些結案的孩子雖在社福機構的協助下租到房子,但在工作、生活上卻遲遲無法步入正軌,無論成就高低,只要孩子們能有一份穩定的生活及收入,團家的工作夥伴都會感到非常欣慰。
社工說有許多結案的孩子長年生活在不同的安置機構,導致對金錢的花用及儲蓄沒有概念,也因為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,所以容易一夕之間就把錢花完。團家社工建立孩子儲蓄與記帳習慣的同時,亦協助管理孩子的金錢使用,但礙於還有新的個案需要安置,團家的人力也有限,「張老師」團家最多也只能再多輔導離院的孩子一年,一年過後還是要靠孩子自己了。
這些孩子沒有來自原生家庭的溫暖,「張老師」團家就是他們的家,社工說:「孩子們對工作人員就像是對家人一樣,會發脾氣、會鬧,也會反抗,常常會跟工作人員發生衝突,但也會一起煮飯、看電視、聊天打鬧,分享在生活中的趣事與委屈,但孩子們心裡知道,這裡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安心生活的地方,同樣的,孩子們也知道我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。」
雖然安置期間常常跟工作人員起衝突,但最依賴工作人員的也是這群孩子,社工說孩子結案後常常跑回來,會在附近看見他們,因為這裡是他們的依靠,如果想要聊天、傾訴,孩子就會想到這個「家」。
▲團家是孩子們最溫暖的依靠。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▲孩子和團家的工作人員一起立蛋XD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取代糖果的安心蔬果
令人開心的是「張老師」團家在有了等家寶寶協會穩定提供蔬果後,冰箱裡不時就會有新鮮蔬果,孩子們有時候看到什麼就會料理什麼,自然而然就可以穩定攝取蔬果了,不然過去要孩子們到超市買菜,對於青菜可是相當抗拒啊!▲一起吃水果吧!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▲男孩們也超喜歡牛奶的^^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不過社工說「張老師」團家的孩子大多因為成長背景的影響,情感認知能力較為不足,所以都是以「自我」為中心,「我」、「我的」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,再加上自身情緒的關係,孩子們常常一言不合就發生爭執,許多小事情上必須分得清清楚楚,非常講求「公平」,所以每週等家寶寶協會的水果和牛奶一送達,孩子就會每個人平均分配,並且在自己的水果和牛奶上寫上名字。如果水果剛好不能平分,就會將水果打成果汁大家一起喝!
▲搭配牛奶一起喝~(圖片來源: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團體家庭)
透過實際拜訪,透過社工分享的故事發現,這些孩子們深受「情緒」的影響,沒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,這樣的狀況讓他們生活上面臨許多難題,像是人際交友、學業、求職,情緒問題往往會成為孩子的阻力。
希望在「張老師」團家的照顧下,孩子們可以透過等家寶寶的安心蔬果,有健康、強壯的身體!
你可能也有興趣...
🎄「玩」美聖誕,因為「遊」你 |等家寶寶2023聖誕傳情🎄/Baby/ChristmasGift
給育幼院孩子們的溫暖聖誕|2023等家寶寶聖誕傳情
/Baby/ArticleDetail/7666/
「變胖」對育幼院孩子來說,為什麼不是壞事?|育幼院大聲公EP97
/Baby/ArticleDetail/7682/
●育幼院捐款/捐物詢問 go.greenbox.tw/40LnnS0
●幫助等家寶寶 greenbox.tw/Baby/Donate
●每週水果配送狀況 go.greenbox.tw/2Z1mxlD